第42回
容与堂:殿上法旨道:“既是星主不能饮酒,可止。教取那三卷天书,赐与星主。”青衣去屏风背后
玉盘中,托出黄罗袱子包着三卷天书,度与宋江,宋江
拜受。看时,可长五寸,阔三寸,
厚三寸。不敢开看,再拜祗受,藏于袖中。娘娘法旨道:“宋星主!传汝三卷天书,
汝可替天行道,为主全忠仗义,为臣辅国安民,去邪归正。他日功成果满,作为上卿。
吾有四句天言,汝当记取,终身佩受,勿忘于心,
勿泄于世。”宋江再拜:“
愿受天言,臣不敢轻泄于世人。”
娘娘法旨道:“遇宿重重喜,逢高不是凶。北幽南至睦,两处见奇功。”宋江听毕,再拜谨受。娘娘法旨道:“玉帝因为星主魔心未断,道行未完,暂罚下方,不久重登紫府。切不可分毫
失忘,若是他日罪下酆都,吾亦不能救汝。” (8B)
百廿回:殿上法旨道:“既是星主不能饮酒,可止。教取那三卷天书,赐与星主。”青衣去屏风背后
玉盘中,托出黄罗袱子包着三卷天书,度与宋江,宋江看时,可长五寸,阔三寸,
厚三寸。不敢开看,再拜祗受,藏于袖中。娘娘法旨道:“宋星主!传汝三卷天书,
汝可替天行道,为主全忠仗义,为臣辅国安民,去邪归正。
吾有四句天言,汝当记取,终身佩受,勿忘勿泄。”宋江再拜:“
愿受天言。”娘娘法旨道:“遇宿重重喜,逢高不是凶。外夷及内寇,两处见奇功。”宋江听毕,再拜谨受。娘娘法旨道:“玉帝因为星主魔心未断,道行未完,暂罚下方,不久重登紫府,切不可分毫
懈怠。若是他日罪下酆都,吾亦不能救汝。” (526)
贯华堂:殿上法旨道:“既是星主不能饮酒,可止。教取那三卷天书,赐与星主。”青衣去屏风背后
青盘中,托出黄罗袱子包着三卷天书,度与宋江,宋江看时,可长五寸,阔三寸,不敢开看,再拜祗受,藏于袖中。娘娘法旨道:“宋星主!传汝三卷天书,
汝可替天行道,为主全忠仗义,为臣辅国安民,去邪归正,”勿忘勿泄。宋江再拜谨受。娘娘法旨道:“玉帝因为星主魔心未断,道行未完,暂罚下方,不久重登紫府,切不可分毫
懈怠。若是他日罪下酆都,吾亦不能救汝。” (卷四十六18B)
第42回
容与堂:揭起帐幔看时,九龙椅上坐着一个娘娘,正和梦中一般。宋江寻思道:“这娘娘呼我做星主,想我前生非等闲人也。这三卷天书,必然有用。
分付我的四句天言,不曾忘了。青衣女童道,天明时自然脱离此村之厄。如今天色渐明,我恰出去。”(10A)(百廿回本 527“娘娘”作“妙面娘娘”,“恰”作“却”)
贯华堂:揭起帐幔看时,九龙椅上坐着一位
妙面娘娘,正和方才一般。宋江寻思道:“这娘娘呼我做星主,想我前生非等闲人也。这三卷天书,必然有用。
分付我的天言,不曾忘了。青衣女童道,天明时自然脱离此村之厄。如今天色渐明,我却出去。”(卷四十六20B)
九天玄女之所以赐与宋江三卷天书,命其邀集众好汉上梁山泊,为的是以后能
“替天行道,为主全忠仗义,为臣辅国安民”。这也是九天玄女的终极目的,
这才是一部书的提纲。梁山泊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,更不可能在梁山泊建立自由王国。那么,蜗居一洼之地,又替什么天,行什么道?金圣叹自己删却了“
吾有四句天言,汝当记取,终身佩受。勿忘于心”后的“勿忘勿泄”句下批道:“
只因此等语,遂为后人续貂之地。殊不知此等悉是宋江权术,不是一部提纲也。”并在“这三卷天书必然有用,分付我的天言”句下,批道“天何言哉,况于书也”。既然“三卷天书必然有用”,又怎么“况于书也”?既然天书是书,天言总得有句话吧! 而天言恰恰就是《水浒传》的结局。容与堂本作“
遇宿重重喜,逢高不是凶。北幽南至睦,两处见奇功”;百廿回本作“
遇宿重重喜,逢高不是凶。外夷及内寇,两处见奇功”。难道上句删了“
愿受天言”,下句删了“
分付我的四句天言,不曾忘了”句中的“四句”两字,就天衣无缝了?既然不曾忘了,那天言又是什么话?金圣叹岂非连自己的屁股也擦不干净,谎也编不圆?自己腰斩了《水浒传》,不但狡辨,还要指责别人续貂,其可恶之心,莫之为甚矣!然为什么后人至今还趋之若鹜,致令“一本独尊,诸本皆废”?这不说明后人只喜猎奇,只喜跟风,读书只认死字,丧失客观思维所致!
[ 此帖被文化护卫者在2018-03-14 16:35重新编辑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