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扇子上作画始于三国时期。唐人张彦元《历代名画记》载,主簿杨修为曹操画扇,不小心掉了一个墨点,他就顺势画成了一只苍蝇,但似乎并不美观。魏晋时期在扇子上题诗作画开始流行,并且在以后诸多朝代盛行不衰。
据说折扇源自日本,北宋年间作为贡品传入。因为它易于携带,又有舒合之妙,成为文人雅士掌中物。随着朝代的发展,其功能由其最初的障面、遮阳挡风、纳凉,逐渐形成了以在扇面上题诗作画为核心的扇子文化。
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就擅长画扇。传说他为钱塘太守时,有一人起诉卖扇子的店欠他二万钱。苏东坡将店老板抓来,店老板说是因为天气持久干旱,而且天冷,所以卖不出扇子。苏东坡就让店家拿来二十把白纸面扇子,然后随意在上面画上草木、怪石。店老板刚将扇子拿出门,就有人以千文钱购买,于是他偿还了债务。可见,苏东坡画扇的声名之高。
同样,清朝著名书画家、文学家郑板桥一生中只画过十把扇子。有这样一个传说:有一年,郑板桥回兴化老家过年,到了镇江,已经是腊月二十九,身上的钱就没有了。他不想打扰朋友,就想找家旅店住下来,可连找了几家,都因为没钱被拒了。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小旅店住了下来,第二天,店老板来到郑板桥的房间说:“先生,我们店小利微,生意清淡。你如果有钱,请先付给我,添些年货;如果没有,那就委屈你,和我们将就着过年了。”
郑板桥看着憨厚的店老板,想了想,就让他去街上买些白纸面的扇子,等自己画好后,再拿到街上去卖,一定可以卖个好价钱。将信将疑的店老板买来十把白纸面的扇子,郑板桥连夜画好。 大年初一,郑板桥对店老板说:“你马上开一扇门,拿张凳子放在门外。然后拿把扇子,不停地扇。如果有人要买,你想要多少银子就卖多少银子。”店老板在门口扇啊扇啊,一会就聚ji了很多好奇的人。有一个识画之人,一看是郑板桥画的扇子,就问店老板要多少钱一把。店老板伸手要二两银子,那个人没有丝毫犹豫,掏出二两银子买了把扇子。其它明白过来的人也纷纷索要扇子,一会儿九把扇子都卖光了。等他卖完后,发现郑板桥已经拿着剩下的一把扇子走了。当别人告诉他为他画扇子的人是郑板桥时,店老板十分懊悔自己没有好好招待他。
公子王孙把扇摇!
图片:QQ浏览器截图20190629205906.png
图片:QQ浏览器截图20190629210007.png
图片:QQ浏览器截图20190629205923.png
图片:QQ浏览器截图20190629205942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