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
“空挂”,原是公安户籍管理专业用语,意指居民户口簿上的落户地址和实际居住地址不同。比如户口簿上落户的地址是南京路某号某室,但该人实际上却住在淮海路某号某室。这个被落户的地址就属于“空挂”,也称为“人户分离”。
在某些电商平台上所谓的“空挂”,已引申出了一个新的词意:没有商品却主动公示该商品的规格及售价,以吸引买家按键下单购买,或带有其他目的。
“空挂”的首要任务就是以提高商品存量的方式来吸引流量。某家网店如果只有5种商品是真实存在的,也未免太过寒酸,更重要的是这根本吸引不来流量,排名永远垫底。如果再“空挂”上1995件根本不存在的商品,所有买家就可看见2000件商品,哎呀!这真是个大百货公司啊!流量马上上去。至于买家的购物体验,暂时不予考虑。如果都考虑买家购物体验的好坏,天下就没有“空挂”了。甚至某些网店一件实物都没有的现象也存在。
不独孔网,“空挂”是所有电商平台的“打击”对象。有些电商平台对卖家“空挂”商品的行为其处罚方法比孔网严厉的多,但还是不能肃清“空挂”。比如买家在A平台的某书店下单购买图书,A平台某书店的掌柜直接到孔网搜索该标的图书,然后下单并填写前述买家的收货地址。这个掌柜在A平台上展示该书就是“空挂”。
“空挂”产生的历史条件必须是虚拟购物,实体店就谈不上“空挂”。在南京路有一套房子,在淮海路还有一套房子,“房子”要多,这是创造“空挂”的必要条件。“空挂”的对立面是“实挂”,不同电商平台的价差同样吸引更多的人去“空挂”。电商平台的繁荣互补是“空挂”的重要前提,因为不可能所有人都在“空挂”,总有“实挂”。可以试想一下,如果整个中国只有孔网一家能买卖新、旧图书,其他任何电商平台都不得参与,“空挂”现象将大幅度减少,但不可能消失。
“空挂”是虚拟经济的衍生品,是没有蛋糕的蛋糕店。虽然买家恨之恶之,但想要彻底消除“空挂”是痴人说梦。什么是虚拟?什么是衍生品?孔网的数据是整个网站的图书数量已达到1亿本,如果将孔网所有“空挂”都彻底除去,孔网图书的“实挂”数量将是多少?买家被尊为任何电商平台的上帝,但在“空挂”这一点上,可以懂得多,但的确管不多。很多买家也不会去管,只要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其他什么都不重要。
二
再落实到孔网的“空挂”现象。孔网卖家的“空挂”可能有以下几种成因:
1,卖家通过某种上传软件大批量一次性上传图书,不管有没有先上传再说。买家点击购买后再去找书,实在找不到买家只能申请退款。这些卖家可能真不知道什么书有库存什么书已绝版没有库存,可能连书库都没有;
2,卖家不但使用软件大批量上传图书,而且把销售价格定的很低。这里又有两种情况,一种是真有书让利买家,一种是通过定低价来拉低后期“实挂”的书价并可能从中牟利;
3,“空挂”现象有集团性和区域性这两个重要特点。但也有小户人家“空挂”图书赚点零花钱。虚拟经济赋予任何有心人通过各种形式赚钱,区别在于有些人有几套房子可以任性“空挂”,有些人一套房子都没有也在葛优躺似的“空挂”;
从优化买家的消费体验出发,孔网也在打击各种“空挂”,但很难彻底杜绝。除了不断提高处罚力度之外,没有其它雷霆手段可资运用,“空挂”的产生是所有电商平台随“娘胎”带来的“原罪”。
大路朝天,各走一边。买家可以努力避免遇到“空挂”,以此节省人力物力:
1,选择有清晰实物照片的店家。清晰的实物照片由卖家亲自拍摄的可能性更大一点,有照有物可能更牢靠,如同街上警察检查身份证,先看照片再看脸。虽然是实物照片但非常模糊,一是拿来主义,二是掩盖瑕疵;
2,尽量不要买最低价,特别是没有实物照片的最低价。这样的价格可能并不是吸引买家下单而别有用意。买家雾里看花,卖家却在水中望月,浑身不搭界,怎么能买到书?一定要把花看清楚再下单;
3,不耻下问。“有货吗?”,说明“空挂”已蔓延成习惯,白白浪费表情精力。又不能不问,如果无人应答,说明哪壶不开已提了哪壶;
4,光临有实物照片的小店。特别是开张没多久的小店,书价不高还是“实挂”,真如一缕清风扑面而来;
5,光临孔网首页长期占领广告位的店家。这些店家基本上涵盖了所有品种的可销售书籍,遭遇“空挂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
存在即真理,很多人不同意这大哲人的观点。不过,到啥山捉啥豺是不会错的。排在前面的非官方EU,挤在中间望眼欲穿的小伙伴,还有拖儿带女带着锅碗瓢盆跟在最后的大大滴良民,谁更可亲近?
——可能还会增删修改,谢谢诸位。
[ 此帖被蒙奇奇的书架在2019-09-11 09:39重新编辑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