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,商传著《明成祖朱棣》,北京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。这本书精装16开大,配高清彩色照片,属于"文史北京"中的一种。朱棣发动"靖难之役",废其侄朱允炆,篡位称帝。明成祖搞了一套"永乐大典",全世界论规模至今无出其右,可惜没能传世。后来,嘉靖皇帝曾命手下又抄写过一套,也不知"流落"到了哪里;
2,鹿岛茂著《漫步神保町:日本旧书街通史》,文化发展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。作者鹿岛茂就是一位旧书收藏家,他写的这本书是了解日本的旧书业、了解神保町旧书一条街发展史的必备的一本"工具书"。上海的福州路,包括北京等城市也曾经有过旧书一条街,但都好景不长。日本作为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,竟然还能"存活"这样一条旧书街,用作者的话说,神保町真是一个"奇异街区";
3,戴玄之著《明清帮会教门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。这本书非常详尽地把明清时期中国的主要帮会、教门都整理了一遍,它们的起源发展在戴先生的笔下粗看像报流水账,其实不然。戴先生1990年去世后,著名历史学家王尔敏先生(《淮军志》等书的作者)将戴著整理后以《中国秘密宗教与秘密会社》之名于1992年交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,本书的文章全部选自《中国秘密宗教与秘密会社》一书。此书有收藏价值;
4,小川一真摄影集《清代北京皇城写真帖》,学苑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,12开,印量3000册。这本书我是从孔网上北京一位卖家处购得,我原本有这书,而且是大盒装的散页,想看哪张拿哪张,照片既大又清晰。可想看时却发现这盒书没有了,不知谁借去没还,我只得再买一本。一看到晚清,我就想起北方有句民间俗语,叫"败家娘们儿","量中华之物力,结于国之欢心"。慈禧太后临终前总结经验,说:女人不能干政(原话忘了,大概意思)。敢情她也有自知之明,知道自己是在"败家"。从康雍乾一路累积的这个"家",被"败"得干干净净;
5,《三联生活周刊》总第1071期"年里美味"专刊。过年前,《三联生活周刊》就会出一本过年的美食专刊,好像已持续几年了。《三联生活周刊》是我国人文社科期刊中的佼佼者,以前都订阅,现在实在是没地方放,只能一年买一本了。平时看到有感兴趣的题目,也会买一本瞧瞧;
6,刘世铎绘连环画《茶馆》(老舍原著),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,横32开,彩印。《茶馆》的电影、特别是话剧我基本上都看过,包括北京人艺老、中、青的好几个版本。有的是到上海来演出,有的是我到北京人艺剧场去看。前几年,宋丹丹等艺术家到上海演《窝头会馆》,我也去看了。何冰那次用力过猛,把手里的道具酒瓶都摔碎了,不知手割伤否……。《茶馆》的连环画我没有,就买一本吧;
7,崔龙著《希望之城与魔性之都:民国时期中日侦探小说中的两个上海》,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。这几年,很多人包括媒体把上海称为"魔都",其实,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褒义词。崔龙先生的这本书,把日本人写的发生地在上海的侦探小说,和中国人写的发生地也为"魔都"的侦探小说,两者互为对比,并把小说背后的作者"揪"出来,最后落实为两地作者的对比。对比的结果,崔龙先生发现日本作者的作品"直指人性和心灵",而中国作者"试图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承担起教化民众的历史使命"。
祝大家春节快乐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