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众所周知的原因,一个月来在家看了不少书。看书学习的确是件能令人神清气爽的事,春节期间也卖了不少书,想必买这些书的人也和我有相似的感触吧?书看的越多,就越感觉到自己是多么无知和愚蠢,越感觉到自己在芸芸众生中是多么的渺小不值一提,从而能更深刻地体会到"谦虚谨慎、戒骄戒躁"这八字臻境。
1,保阪正康著《
田中角荣的昭和时代》,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13年5月出版。这本书不厚但很有意思。其中提到几十年前田中角荣大搞基础设施建设,日本的穷乡僻壤都通了高速公路。几十年过去,日本的这些"穷乡僻壤"早已因之走上"小康之路","要想富先修路",此言不假。当今很多日本人又开始怀念起田中角荣——这位包工头出身的、唯一被警视厅(检察官)逮捕过的日本基建功臣、平民首相;
2,陆元敏先生拍摄的黑白摄影集《
苏州河》,上海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2013年1月出版。苏州河给我带来的最初记忆是奇臭无比。某次到北站(北火车站)接人,66路公交车过苏州河桥时,闻到的臭味真能令人窒息。现在的苏州河一点都不臭了,不知花了多少钱除臭。陆元敏先生家在苏州河附近,经年累月地关心着苏州河两岸的一草一木,人文百态,是个用镜头说话的人。现在很多人钟情于收藏老照片,其最大价值就是镜头不会说谎。城市日新月异,某些旧的东西反而更有价值,更耐咀嚼;
3,北京市宣武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《
宣武文史》,北京市宣武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3年2月出版。各地的"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"都出版过这类历史掌故类书籍,我非常爱看,也非常耐看。恕我不恭,每次阅读这些由历史亲历者执笔而就的回忆性质的文章,我就会想起刘德华当年所说的一则马桶广告语:"听我的,没错的"。某些文章的内容现在不仅能做导游词,而且,也成了诸多中青年作者甘当文抄公的滥觞;
4,后藤朝太郎著《
蟋蟀葫芦和夜明珠:中国人的风雅之心》,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。写一本书,角度很重要。很多书之所以好看,作者选择的叙事角度与常人不同是原因之一。后藤朝太郎写的这本书,从观察中国人的意趣出发,取汉字的象形字意,娓娓道来,更正了日本很多对中国的污蔑之词,善意地解读中国的文化和民众。我查了查孔网,这本书只有7家书店(书摊)有售,有收藏价值啊。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,版权页很少标明印量,其实印得都不多;
5,彼得·考夫曼编《
穷查理宝典:查理·芒格智慧箴言录》,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, 2020年2月第24次印刷。这本书第一次印刷时用的是橘色封面,后期用白色封面。查理·芒格(1924-)是巴菲特的合伙人,巴菲特的"军师",投资界类似于诸葛亮的伟大人物,中国绝大多数热衷于理财或炒股的股民都拥有这本书。窃以为在中国要理财或炒股,如果要买"炒股秘笈"的话,唯一的一个选择就是买一本《
穷查理宝典》。中国股市有两大特征,一是"政策市",二是"资金推动"。散户该出手买股票的最佳时机就是大资金沉睡的时候。在中国炒股,对于普通散户来说,绝大多数西方操盘手撰写的所谓"炒股秘笈"都没有任何参考价值。如果套用《
股票作手回忆录》中的方法来炒中国股票,散户能否成功?当然,这些书中论及的某些原理方法、经验教训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;
6,西格夫里·萨松著《
心有猛虎,细嗅蔷薇:萨松诗选》,小精装,上海文化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。"心有猛虎,细嗅蔷薇"这经典的诗句就出自萨松的《
于我,过去、现在和未来》:"……,我心有猛虎,细嗅蔷薇。向我心中凝望并且颤抖吧,友善的伙伴,因在此地,可照见你灵魂的纹理。";
7,谭荣辉著《
让世界爱上中国美食:西方中餐大师谭荣辉自传》,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。谭荣辉曾经主持过一档由韩国KBS录制的美食纪录片《
绝世好面》,我看了好几遍。这本书看了一半,才知谭荣辉是将中餐"炒锅"概念带入英国普通家庭的知名厨师,因此获颁大英OBE勋衔,名利双收。该书前插页中收录一张照片,照片中谭荣辉和母亲在1980年代末期回广东江门探亲时,手拉的行李不过是一只普通的蛇皮袋(也叫"彩条包",当时进城务工人员、做小买卖装货的标配),通过几十年的奋斗,如今的谭荣辉出门会带什么包?……,间接也印证了中国人的勤劳聪明,在世界各地都能凭真本事出人头地;
8,杨步伟著《
中国食谱》,九州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。杨步伟(1889-1981)先生在教西方人做中国菜方面可以说是谭荣辉的"老前辈"了。杨步伟是赵元任的妻子,写过《
杂忆赵家》等名作,1938年赵氏伉俪就已移民美国了。和谭荣辉专注于撰写个人奋斗史明显不同的是,这是一本详尽的中餐食谱包括吃中餐时必须遵守的礼仪和规矩,涉及长辈未入座,晚辈不能动筷子,中餐宴会时宾主座位的严格安排等等;
9,清代汪藩等著《
汉学师承记》(外二种),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6月出版,印量3000册。《
汉学师承记》的内容已无需介绍,要说的是这一系列图书的装帧及版式设计。这本书属于"中国近代学术名著"丛书中的一种,共出了十种。整套书用繁体竖排印刷,明显的就是仿照古代线装书的排版样式。丛书的封扉设计是宁成春先生,版式设计是陆智昌先生,现在都是国内著名的图书设计大家,套用官方语言,属于行业内的"领军人物"。整套书的外观沉稳大气,仿佛世上的学术名著就应该如此模样。奇怪的是,这套书至今没有二印,市面上不过只有3000册而已。
谢谢大家。
[ 此帖被蒙奇奇的书架在2020-02-21 09:32重新编辑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