闪客2010 |
2020-12-28 20:16 |
还在上学时就听到一个故事,让我终生难忘。后来读《智囊》这本书才知道这个故事也收入其中。”范蠡二儿子杀人被抓,大儿子的一番相救,最终却使得老二命丧黄泉” 很多事都是被好心的”聪明人”误了的。雷锋是个高人,他说:愿做一个革命的傻子,嘻嘻!人都难逃局限性,因此,人活着,境界与格局很重要,很多人看不懂,想不通,一辈子也没活明白。 F3Ap1-%z _[F@1NJ 范蠡辅助越王勾践,彻底消灭了吴国,按理说这样的有功之人,怎么也会做个大官,下半生无忧。但是范蠡却主动请辞,要罢官回乡。 -zTEL(r WcU@~05b 不仅如此,他还拉着自己的好朋友文种一起,但是文种贪图功名,已经做了越国的宰相,因此不愿意放弃眼前的荣华富贵。 !!*;4FK"q g Jk[Ja  <}]{~y 范蠡劝文种说:"吾闻:狡兔以死,良犬就烹;敌国如灭,谋臣必亡。今吴病矣,大夫何虑乎?" {\L|s5=yr A4
5m)wQ 但是文种不听范蠡的话,但不久后,文种就被勾践赐死,可见范蠡看人之准。 t$5jx .yX>.>"T| 而范蠡呢,据说他带着西施离开,化名为陶朱公,凭借精明的能力,富甲一方。 v&r=-}z2!
7
v~ro 范蠡定居定陶的时,在这里生下了他的小儿子,小儿子慢慢长大,范蠡很是开心。但这时候,却传出二儿子在楚国杀人被囚,范蠡非常急切。 St2Q7K5s{ P.h.MA]  M%|f+u & 他说:"杀人被处死,是天经地义的,但我听说,富家子弟不应该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处死。" uOre,AQR I-bF{ 《智囊》中记载了这句话:"杀人而死,职也。然吾闻:'千金之子,不死于市'。" Z(`r -}f I z&>|*C.Y 因此,他准备了千金,准备派出小儿子去探视,看看有没有机会救儿子一命。而他的大儿子听说了这件事情,非要请求一起前往,但是范蠡不同意他的要求。 C.(
yd$, ULIFSd Y 大儿子就以死相逼,因为他认为自己的父亲有事情不派自己而派自己的弟弟,这是自己的不孝,就想要自杀。 8kS~ENe?o 6g~+( ({lQ 范蠡无奈,不能二儿子还没有救出来,这边先死一个大儿子啊,因此就同意了他的请求。 V_f`0\[x ~z`/9;  m:3J!1 临走的时候,他告诉大儿子:"到了楚国以后,就把这一千两黄金送给庄生,任凭他处置,什么都不要管了。" LN\[Tmd & Y&g&n o_ 大儿子应允的很好,到了楚国后,就把这笔金子交给庄生了,庄生告诉他:"你赶紧离开吧,不要停留,即便是你弟弟被放了出来,你也不要问为什么。" P5Dk63z] ;NP[_2|-, 大儿子表面上离开了,谁知却自作聪明地偷偷的留在了一个贵族的家中。 +sRP<as
pC^2Rzf 庄生这个人,虽然比较穷,但是品格高尚,素来被人景仰,楚王面对他也用老师的礼数。 4'm q_o#4W &XtRLtgS 虽然范蠡送给他金子,但是他从未想过要接受,就想着事情结束后再还给他,但是大儿子不知道,以为他就是一个普通人。但是他也不想想,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会把千金送给一个普通人呢。 !UcOl0"6 "S(yZ6r"  {+Sq<J_`M 庄生找了个机会面见了楚王,告诉他自己夜观天象,某某星宿不利,只有楚国独自修德才可以解除。 lLMPw}r< >C# kqxfg 楚王向来信任庄生,他的建议自然不敢忽视,就立刻派人封闭了三钱(金银铜)的府库,这是大赦天下的表现。 ?@DNsVwb C\A49q 那个贵族就告诉范蠡的大儿子:"楚王要大赦天下了,每次大赦天下就是先封锁三钱之府。" A="fj x2m]Us@LIU 大儿子以为自己的弟弟将要得到赦免,而花的一千两不就打了水漂。因此,心有不甘的他再次来到庄生家里。 ~&KX-AC@ 9n 6fXOC  OX^3Q:Z= 庄生很疑惑:"你怎么还没有离开?" V^2-_V]8 ;`X~ k|7K 大儿子回答说:"是啊,听说楚王要大赦天下,我弟弟很幸运,今天来是来告辞的。" A9;0y jae ;s}3e#$L 庄生明白了他的意思,就对他说:"那把黄金拿回去吧。" ~#Aa Ldq 3~<}bee5|q 大儿子以为自己很聪明,为父亲省下来一千两黄金。但是他错了,错的太离谱了,他以为省下了黄金,其实是要了弟弟的命。 Y"*:&E2)r sf)W~Lx5a 庄生虽然为人清正廉明,但是这样被一个小辈戏耍,心中很不舒服,再说范蠡的二儿子还是犯了杀人罪,因此他就再次入宫。 s7"i.A akCIa'>t  +Vy_9I(4Z 见了楚王,他说:"大王想要修德免灾,但外头都在传言陶的富人朱公子杀人,囚禁在楚国,他的家人拿来很多钱来贿赂大王身边之人,大王的这次大赦,并不是为了楚国百姓,而是为了这位朱公子。" |xeE3,8 a_{6Qdl 楚王听后很是愤怒,立刻下令诛杀了朱公子,然后第二天开始大赦天下。 JGgxAd{L auL^%M|$R 范蠡的大儿子以为可以接弟弟回家了,还省下了一笔钱,但没想到接到的却是弟弟的尸首,无奈只好带着弟弟的尸首返回家。 /PW&$P1.]" @)b^^Fp 母亲见了二儿子的尸首痛哭不止,但范蠡却笑着说:"我早就知道,他前去救老二,老二就已经死定了。他不是不爱自己的弟弟,而是从小和我一起,见惯了生活的艰辛,所以很重视钱财。而小儿子,则出生就是大富大贵,不知道钱来之不易。" n_9x"m$ 'evv,Q{87  !F$R+A+L "所以我才派小儿子去,只因为他能丢下身外之物,而大儿子做不到,最后害死弟弟,是很正常的。所以我一点也不奇怪,就等着他回来办丧事。"
Uouq>N (bvoF5% 《智囊》中同样记载这段:"吾遣少子,独为其能弃财也;而长者不能,卒以杀其弟。事之理也,无足怪者,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。" sOz sY7z3Z 4TVwa(cB 这个故事,被冯梦龙收录在《智囊》中,读过之后,不得不佩服范蠡的机智与远见,可能有人会说,为何不和大儿子说清楚,但是即便说清楚,大儿子也未必会听从,可能在范蠡心中,这件事就看天意吧,毕竟自己的儿子犯的是死罪,因此才没有和大儿子说明。这又是范蠡的明智过人之处,不违天意法则,一般人唯私是举,以权钱谋私,即不畏天也不敬地,还自以为聪明,很难做到这点。所以,最终也难逃厄运,自食其果。 |
|